我記得,當初在學英文時,很多老師都說過一個觀念,就是中文是在全世界上,對外國人來說是很難的一種文字語言。很令人映象深刻的道理,當然下一句一定會說,所以我們既然都會這麼難的語言,那一定學得會英文囉!這句話是在安慰人的,當初我和同學們都是這麼認為,沒有人相信中文會有多難,和英文相較下,直到今日,我才真正感覺到。

  如果一直看其它語言的書、資訊,保持一兩個禮拜後,再去看中文的書籍,會發覺看中文字很累!這是有點反常,個人感受。我從小還蠻喜歡看書,不包括學校的教科書,因為在學期間,從小學到專科畢業,成績從沒好過,除非是老師對學生很好,或者有很大的動力,不然基本上我對教科書不感興趣,老實說,台灣九年國教(現在成改十二年)下所編寫的書籍,如果可以的話,我寧願拿去丟了!編的太無聊了!從小二開始就很喜歡窩在書局,那個時代書局還沒那麼多,根本沒有誠品、敦煌、墊腳石這樣大的書局,新書量最多變化最多,除了圖書館外,只有在百貨公司一小角落幾個櫃子,雖然在學校也有書商來販賣,但人太多不能在那看,而且等年紀大點後才知道,那些書商賣的都是盜版書,例如:小學時最喜歡的一套小說是“納尼亞傳奇“,二十幾年前就看過C.S Lewis的納亞傳奇了。事實上這套故事在1950年就出版了,比起哈利波特,更受歡迎,只是現在電影把作品拍爛了。那時抱著一整套回去,翻開第一頁後,就被內容故事所吸引,一個暑假可以看上三十遍以上。前年看到這套書又重新上市,翻了一下,原來以前買的那套除了盜版,內容還刪掉許多,不過依然不減我對它的喜愛。(哈利波特算什麼,老實說真的很難看!)

  以前的書局,書沒有等級分類,雖然有兒童書,但那不是吸引我待在那整天的書,書局最讓我想的是,古文明的介紹、心靈宗教、心理學及中國的百大刑罰等......書中除了字詞困難,講的東西大人也不一定理解外,我喜歡的理由是內容變化,超乎我想像的空間,因為學校課本的東西很八股。曾有段時間流行速讀,很多人都去學速讀,學到後來也不一定學成,作家吳淡如說過:只是看文章看過萬本以上的書,看書速度就會變的很快!因為從小對課外讀物的喜愛,所以到長大看書的速度自然很快,好處是很省錢,待在書局一次可以看好幾本;古人說一目十行,那算還可以而己,速度快的話,都是整頁在看的。最近開始起了一點點變化,看書方面雖然一樣可以一目十行,但不管看到新聞報導或文章,看到太多的中文字會覺得很累。

  我的西文老師在寫中文時,覺得中文不好寫,這種想法總認為,應該是他們是外國人,所以覺得中文不好寫。連續兩個禮拜都在看西文小說,雖然百分之八十都看不懂,但學語言就是要習慣,該種語言的習慣用法,不用去刻意翻譯。最近上網在搜尋資料時,大部份也是輸入西文。兩周下來,不但打中文字覺得麻煩,連看整篇文章都覺得麻煩,回想起來,為什麼小時候可以學會這麼多困難的語言,再加上中文沒有固定規則,書寫起來是有點困難度,現在終於感受到中文字的複雜性..............可能是我們習慣太久了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muel06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